中學課程IB MYP和IGCSE有哪些差別?
來源:A加未來國際教育 ? ? ? 時間:2020-09-03 17:00
?
對于IB MYP和IGCSE,很多人都習慣的將他們統一歸類在國際初中課程中。其實這兩種課程不論是學習階段還是適合對象都有著很大的差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IGCSE:國際公認最佳過渡課程
英國的高中體系分成2個階段,第一階段也即是10-11年級被稱為IGCSE或者GCSE,第二階段12-13年級也就是常見的A-Level課程。
國內大多數國際高中在正式學習A-Level或IB課程之前也有一年或兩年的IGCSE課程的學習。因此很多同學和家長都認為:IGCSE課程是A-Level的前置課程。
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IGCSE可以說是A-Level的簡化版本,IGCSE教材和A-Level教材的目錄是完全一樣的,知識點是一樣的,只是這些知識點在IGCSE階段只學三分之一的深度。
因此IGCSE并不是A-Level的前置課程,而是過渡,減緩直接進入A-Level/IB階段的難以適應的學習壓力。
IGCSE可以說是國際公認的初高中過渡課程,國內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幾乎都會安排從初中升上來的學生先學習一年或兩年制的IGCSE課程。
MYP:銜接PYP與DP的重要階段
IB-MYP是國際文憑組織(IBO)面向11-16歲學生開設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造力、有批判性思維、善于反思的思考者,探索并找出各學科之間的聯系,逐步認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鼓勵學生在他們的學習與現實世界之間建立實際的聯系,強調知識綜合、國際文化和國際交流,起到了IB-PYP和IB-DP之間的過渡作用。
IB-MYP常規學制是五年,MYP課程包括五大領域(環境探索、學習方法、社區服務、人類創造、健康與社會教育)和八大學科(習得語言(第二語言);語言與文學(第一語言);個人和社會;科學;數學;藝術;體育和健康教育;設計)。
MYP注重學科領域的相互交叉滲透,強調知識的綜合,培養國際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求每個學科每年至少有50個小時的教學時間。
IB也選擇IGCSE作為過渡課程?為什么?
很多家長對于高中的IB課程前開設IGCSE課程進行過渡表示不解:
“
為什么很多IB課程學校選擇IGCSE過渡DP課程呢?
為什么不直接選擇MYP到DP階段呢?
”
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外的學制設置的區別和銜接存在的問題。
我們熟知的IB課程分為三個階段,分為PYP階段,MYP階段和DP階段的:
PYP階段:小學項目PYP(Primary Years Program),適合于3-12歲的學生,學制5年
MYP階段:中學項目MYP(Middle Years Program),適合于11-16歲的學生,學制5年
DP階段:大學預科項目DP(Diploma Program),適合于16-19歲的學生,學制2年
從IB課程的三個階段的官方年齡劃來看,PYP階段5年,MYP階段5年,DP階段2年,而我們熟知的國內小初高階段劃分6/5年(小學)-3/4年(初中)-3年(高中)是完全不同的。
同時國內大部分的學生是在9年級的時候轉入國際課程就讀,這個階段正好是MYP的中后階段,對于從未接觸過的學生來說,不管是哪個階段,銜接都變得非常困難,因此IGCSE課程則是更好的選擇。
MYP還是IGCSE?都是學習挑戰
其實MYP課程和IGCSE還是存在差別的:
區別
MYP&IGCSE
MYP是IB課程的初中階段,可以說是IBDP的前一階段,也可以說是承上啟下;
而IGCSE更多的扮演著過渡的角色,為后續課程適應打好基礎。
另外選擇MYP課程和IGCSE課程的階段也存在差別:
MYP課程是小升初階段進入國際課程后會遇到的。而IGCSE課程是學生初升高階段進入國際課程學習會遇到的。
但是不管是哪個階段,進入國際學校后,學生在開始國際課程學習的時候,全英的授課模式,不同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
01.純英語環境無所適從
純英教學,純英考試的模式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有近50%剛剛進入國際學校的學生是無法適應這樣的學習環境和考試模式。
以劍橋官方統計來看,雅思成績想要從5分提升到5.5分需要300個小時不間斷學習,而從5分到6.5分則需要9個月以上全部投入的連續學習,可見英文是一門無法短期整體提高的科目。
每年中國學生申請大學時選擇的專業大部分是理科專業,其實很大的原因也是受到了英語能力的限制。很多同學嘗試了地理,歷史這類文科課程后發現:自己的英語能力沒辦法順利學習或者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不得不進行放棄。
02.教學模式突變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其實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在學習思維上也是大相徑庭。
國際課程學習差異
在學校國際課程之前,很多同學已經習慣了上課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學習的模式,老師一點一點講,學生一點一點學。
然而在國際課程中很多老師上課都不會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講,他們認為學生應該課后自己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上課根據一些重難點和有趣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將學生引入這門課。
這樣的上課模式差異,對于剛剛進入國際課程的學生來不容易接受,一開始很多學生因為英文能力不足或不適應上課模式,從而出現看不懂課本,上課聽不懂,筆記記不下來等問題。
學生聽不懂的內容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一樣學習問題也越來越多,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等這個時候發現問題再補救就很困難了。
03.學科,活動兩頭忙
除了學習上的難度還有一些家長和同學們經常忽略的一些問題,學生在剛剛升入高中,接受全新的課程體系,開始人生的全新的階段,需要去適應了解課程,學校會開設一些社團以及課外活動,在新的學校認識新的朋友,這些都會占用孩子很多精力以及時間。
當然這些不是不好的,豐富的課余活動,接受不一樣的事物,這也是國際課程的魅力所在,讓學生去成長開闊眼界,但不免太過五花八門。
對于在剛剛升入高中的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很難平衡好學校以及課余生活。
因此在學習國際課程的初期,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全新的上課模式,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給予孩子3個月的緩沖時間非常關鍵,進入國際學校后的3個月適應期會決定今后3年孩子的學習成績。
名校不是偶然,提前規劃學習是必然
對于小初階段的學生家長來說,不少家長都抱著“孩子還小,進入高中還有幾年,大學申請就更早了”的想法。
但是我們看一下選擇的時間點,其實已經不遠了,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提前開始規劃學習:
一方面可以提前學習數理化的IGCSE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同學準備國際學校入學考試,這三門幾乎都是國際學校入學的必考科目,尤其是數學。
另一方面提前適應英語學習課程,在之后確定學習國際課程后不會遇到語言難關。
對于小初階段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是缺乏自覺性和時間管理能力的,需要家長給予一定的引導,同時系統扎實的學習和合理的長線規劃對于孩子來說也不可或缺!
以上就是A加小編關于國際中學IB MYP和IGCSE區別的對比以及中學階段學習中的問題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合理的規劃孩子在中學課程的學習。更多國際課程規劃問題,歡迎咨詢我們的線上老師,讓最專業的國際課程老師一對一為你提供介紹和指導吧!
?